几天前,美国汽车行业集体发声,称销量最近下降了。截止9月的3个月,,通用汽车比往年的销量少了1/3,汽车销售大户本田、丰田、大众等均受到了大大小小的影响。
由此可见,“缺芯”的浪潮也严重波及到了汽车行业,因为汽车行业也一直是芯片的需求大户。
针对这件事情,美国召开半导体厂商开会,也就是在这个会议上,美国威胁各大企业提交他们销售的关键数据信息,但几日下来各大企业的回应都是“拒绝”美国以这种名义进行调查。
那为什么,美国乃至全球的世界的汽车行业会如此缺芯片呢?
这是因为——欧美地区是汽车芯片的主要产地。但这些地区大部分都遭受了疫情的袭击,不得不停工停产,导致汽车芯片的生产效率降低了,自然而然供不应求。
而这样的降幅影响到了美国汽车行业的经济,令汽车行业苦不堪言只能集体发声。前段日子美国采用举措刺激消费,令汽车销量有所增加,但这又让汽车的数量跟不上人们的购买量,导致这一供应链到销售链上的循环更雪上加霜。近日,美国群众的消费热度下降,但这一刺激经济之后同期的汽车的售价呈现上升曲线,而这部分上涨到底是因为芯片的短缺还是政策的过度扶持则不得而知。
但汽车芯片短缺的又一诱因,可能是因为大部分的半导体厂商低估了汽车行业对芯片的需求。大部分芯片的生产周期都很长,在能够得到稳定芯片供给的情况下,一般的汽车生产商不会想着大量囤积芯片,这可能会导致企业财政上的亏损。即便是中国的疫情状况稍有缓和,复苏的芯片市场依然不足以应付接连而来的订单,依旧处于一个供不应求的局面,而如果贸然去缓解汽车行业的局面,又会造成美国那样的不良循环。
但若是芯片生产厂商加大汽车芯片的制作能否缓解这样的状况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汽车市场芯片的需求是小于手机市场与电脑市场的,而芯片生产产商在复工的首要目的就是降低亏损,那么大部分的芯片厂商肯定会优先生产手机芯片和电脑芯片这类消费类芯片,以保证自己的利润。
由此看来,汽车行业的经济复苏被“缺芯”严重的限制着,而这一局面或许直到“缺芯”的局面被打破,才会有所缓和,而想要恢复到以前稳定的市场状况则需要更长的时间。